[活動紀錄]《私家偵探》破案調查會暨簽書會
8月19日,誠品信義店裡面舉辦了一場紀蔚然新作《私家偵探》破案調查會暨簽書會……我實在很想吐槽,破了案還要調查什麼阿阿阿阿-只好自我解讀,是小說破了案、但是大家要來調查紀蔚然。
以下是講座上的筆記。因為過了太多天,所以細節有點忘記、聽的時候也很混亂,所以對原意可能有所誤解。
另外,我很努力的不要用第一人稱,因為我寫筆記的時候就已經把那些句子轉換成我自己的話了,只是最後的問答實在沒辦法用第三人稱寫,所以請大家見諒>x<!
紀蔚然說,他第一次在書出版後這麼快和讀者談話,也許是因為這樣所以不知不覺間爆了很多雷吧……還沒讀小說就跑去參加的S非常困擾,不過我相信閱讀的時候還是可以得到不少樂趣,而接下來的紀錄也會盡量跳過與關鍵劇情有關的段落。
這次座談會大致可分為三個段落:創作目標與源起、冷伯評推理小說,還有問答時間。
關於創作目標與源起,紀蔚然先提到一個瑞典推理作家:賀寧‧曼凱爾。賀寧‧曼凱爾雖然是瑞典人,但他希望能用推理小說紀錄歐洲發生了什麼事情。紀蔚然也希望能把小說中的台灣寫活;台灣也許太大,那至少把目標鎖定在台北、鎖定在他最熟悉的六張犁。於是,故事背景就這麼決定了。
會對六張犁熟悉,是因為散步。紀蔚然喜歡散步,散步的路線有二,一是台大。台大雖然安靜,但是回到工作場所,感覺總不太自在,所以就改往六張犁走去,走遍了六張犁的大街小巷,走出了這本小說。小說中的六張犁,也都是透過平日的觀察得來,每條街道都盡可能的符合描述-發生命案的街道除外。只可惜,因為冷伯的長相不夠和藹,所以努力了很久依舊無法與公園裡的老人攀談,關於「人」就只能自憑想像。
散步是不分時段的。一次,半夜十一點,因為寫不出劇本所以決定出門走走。走著走著肚子餓了,便往著海尼根的招牌前進,發現了一家奇怪的酒吧。酒吧的裝潢很普通,但是有一桌客人看起來很像農夫、喝著健力士;又有一桌客人在吃鹹酥雞、旁邊的小朋友在射飛鏢、打撞球。最後,店裡甚至關掉音樂、讓客人唱起黃梅調……?雖然大家都樂在其中,一起拍手合唱,但那瞬間湧起了「我是否還在台灣」的錯覺。轉念想想,這種不太純又不太國際化的風格,不就是台灣的獨特風味嗎?於是,小說的第一幕就在此現形。
評推理小說。
冷伯說他沒準備什麼東西,所以下一個話題就跳到推理小說。
他說自己對推理小說沒什麼心得,主要當成睡前讀物,什麼都看。只是讀久了,還是有比較不著迷的類型。以下夾雜了些個人意見,會以不同的顏色表示。
◆東野圭吾‧偵探伽利略系列:為什麼都只遇到和物理有關的事件呢?範圍太窄。(如果和物理沒關,草薙就不會去找湯川了嘛~說不定草薙的口袋中有一疊備用名單,遇到不同的案件就可以去找不同的教授ˇ)
◆傑佛‧瑞迪佛:林肯‧萊姆太不可思議了,過度放大美國的科學科技。(不,計程車司機最後開始追的CSI才是把科技過度放大的箇中翹楚阿!)
◆福爾摩斯:這種看一眼屍體就可以判斷出死者有沒有外遇的神探太神奇了,在台灣不可能發生。不過BBC的影集拍得很好。
◆江戶川亂步: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很棒,在那個年代就能寫出這樣的小說很不容易,只是亂步對詭計太著迷,損失對人性、對社會的探討。
◆社會推理:(對人性社會探討過頭的例子)讀起來太有教化意義,失去了推理小說的樂趣,雖然還是會看,但變成為了瞭解日本社會而讀。
◆克莉絲蒂:每次都是一群人聚在一棟豪宅或一座島上然後發生命案,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兇手,被懷疑過一輪後最後破案,但所謂破案也只是作者指定了某個人當成兇手,誰是兇手其實都無所謂、都說得通。
◆密室:反正這東西太難了不會寫。(老師~你這樣說可以嗎XDDD)每次破解密是後就發現這根本不是密室,充滿機關。
◆橫溝正史(這其實和克莉絲蒂差不多,都不愛封閉式的暴風雪山莊模式)
◆晚期的卜洛克:太過瑣碎。(主要是在講殺手系列)
◆赤川次郎:太過卡通,而且描寫方式很賺稿費(老師,拜託你不要去看推理請在晚餐後!雖然這個故事很輕鬆有趣但你一定不會喜歡!)
從以上這段應該可以了解紀蔚然喜歡怎樣的推理小說吧?冷伯喜歡的是描寫城市的、開放式的推理小說(但不要是007那種,特別跑去一個國家)。與其說喜歡推理小說,不如說喜歡都市犯罪小說,例如麥可‧康納利的鮑許探長,還有橫山秀夫。從橫山秀夫中可以看見日本的警察社會、職場人倫,而不會是個神探。
神探類型最離譜的是李查德,這個人根本是superman,不是偵探了。
紀蔚然說,他其實沒有特別想完成什麼怎麼樣的推理小說,最後出來的成果,是個文學性強一點,有點半/偽自傳性、半懺悔錄的作品。勉強算是本格,但重點還是描寫台灣的環境氛圍和色彩(台味十足!)
問答時間。
Q:前面三章感覺像是朱天文+駱以軍,直到第四章開始才像是個推理小說。為什麼寫到一半突然想加入台北、六張犁?
A:
這是結構上的問題。
前三章是三年前完成的,之後不斷修改結果好像矯枉過正。不過是故意讓他濃的化不開,讓人進入吳誠這個人,因為這是個追尋自我的故事,就算在找兇手也是追尋自我。林先生、吳誠和兇手都得到同一種病,只是程度和表現不同。
會想到這樣的兇手是在讀佛書的時候突然開悟,想到就讓吳誠的反面、內心最黑暗的地方變成兇手。這時候就有點掙扎,到底要讓吳誠繼續接幾個小案子,還是要直接跳大案子?最後決定不管了,寫自己爽的東西才重要。
*回答的時候突然岔題,告訴大家「最近有一本書,叫做新參者,不要買」聽到大笑,冷伯說這個故事很溫暖,充滿人倫,但是很無聊www S事後說:他一定有先調查過那些作者的書迷比較多,好來得罪大家吧!
Q:老師歸國後的作品,從《夜夜夜麻》到散文到小說,創作不斷。請問創作的動力是中年危機嗎?
A:
是更年期危機(!)
主要還是像小說中提到的,是對於「存在感」的危機。這件事情從16,7歲就開始困擾我,而寫作是一種去讀的過程,小說寫完後有所解脫,人也變的厚道了一點。
書中有兩個段落:心中有惡魔、還有「你沒有愛」,這其實都是現實中真正發生過的對話,不過都是在喝醉時發生的,所以其實有點搞笑,不像書中那麼沉重。
之前有篇報導,說想「殺死冷伯」,沒錯,我是想跳出雜文的風格,因為那已經有點讓我厭煩。
Q:小說的目錄,從一到十八章,章節標題從一到十八個字。請問這有什麼含意嗎?是影射十八層地獄嗎?還有書前引用了《巨人傳》的句子,為什麼?
A:
寫作的時候會想換換口味,就拿了《巨人傳》來讀,剛好看到這句「乾的地方,靈魂是待不住的」,覺得非常喜歡,也很符合書中吳誠的情況,所以就拿來用了。因為吳誠想做的事情就是逃到乾的地方,那些兇手和甘草人物其實是他的救星,不然這樣下去他會死。
至於十八,沒想到十八層地獄,最多是十八羅漢吧!
其實這個部分原本不太想講,但是出版社故意把目錄排成這樣,剛好又有人問,就不得不提。其實這是吳誠的對稱強迫症。至於十八,只是因為不喜歡十七和十九-十八才能被整除,這也是強迫症的一部分。
Q:創作的時候有草稿嗎?還是是邊寫邊想?
A:
邊寫邊想。
每天規定自己寫兩千字,寫完了就來修,一直累積。不過推理小說是後面決定前面的故事,所以後來決定了什麼,前面就得再修改。
關於吳誠這個人,原本前三章不只三章,還有更多,但是朋友勸我可以挪到第二本,所以也不管有沒有第二本,先拿掉了。
Q:請問封面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?
A:
沒有,只是出版社讓我選,我就選了這張。為什麼是這張呢?你應該看看其他封面,你就會知道了。
Q:雜誌上有好幾篇推薦文,為什麼書中沒有放呢?
A:
我不贊成在推理小說前放導讀什麼的,又不是文學性強的作品。我比較喜歡英美推理小說那樣一翻開來就是故事的樣子,所以希望出版社把我的書也作成那樣。
Q:老師有把奪魂鋸看完嗎?
A:
No!如果有人喜歡這種東西請不要跟我交朋友!
唉,現在這麼晚了你怎麼又跟我提這個東西,我回去要怎麼睡阿唉。
奪魂鋸那個真的好好笑XD
弄完稿子我也要先來看這本了~
版主回覆:(08/24/2011 05:06:51 PM)
那天走的太匆忙就忘了說,我很期待平行反應!
奪魂鋸那段超歡樂www
可可真是太強了 XDDDD
版主回覆:(08/24/2011 05:17:44 PM)
嘿嘿嘿,謝謝 =///=
真的是台味十足,呵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