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蔽嫌疑人新書座談會 (上)
昨天(3月3日)在紀州庵舉辦了《隱蔽嫌疑人》的座談。不過因為我有點看不懂我的筆記(欸),所以紀錄就隨意一點。
因為現場有人還沒讀完,所以全程沒有暴雷。還沒看過的人也可以安心閱讀。
🫙《隱蔽嫌疑人》是小品。
現場聽到這句都是「蛤」?
「人死的不夠多」
「死五個人以下都是小品」
大家繼續「蛤」?
陳浩基繼續補充說明。《13.67》跟《網內人》的背景、元素中有許多議題,但是《隱蔽嫌疑人》相對比較personal、回歸個人情感,最後也是聚焦在角色的感情關係,所以是比較小品的感覺。
但如果說十幾萬字還說是小品其實也是有點不好意思,不過這就是著眼的觀點不同。
主持人 = 皇冠總編輯許婷婷總結「《13.67》有一個很大的背景,但隱蔽搜查人比較私我、個人情感」。
🫙《隱蔽嫌疑人》從三選一中脫穎而出。
許婷婷:原本今年約定的書是《網內人》的續集,但他覺得還需要再放一段時間,所以改成《隱蔽嫌疑人》。
陳浩基:我可以把他寫完,但沒辦法寫好。
感覺需要再放一陣子才能更好。(這個部分基哥去年書展上有提到過,有些作品需要沉澱過後才能釀出更好的故事)。
他補充作品可以寫完、可以交差是很重要的。不過他自己對《網內人》有更多要求,也很多人期待續集,所以覺得這樣寫完不太好,才希望能再醞釀一段時間。
「不過其實已經拖了一年,如果再拖我不敢來台灣,所以就給了三個題材給婷婷選。」
選定之後其實就很快,去年六月確定題目、10月20日就交稿。因為六月的時候已經有大綱,只要再做一些資料研究,所以可以寫比較快。
許婷婷:當時有三個提案,第一個就是隱蔽嫌疑人、收到的大綱就跟書背的簡介差不多。第二個是《山羊獰笑的剎那》的續篇,第三個是黑幫喜劇。雖然這三個都很想看,但是各種考量下還是選了第一個。不過剛剛在休息室聽了第三個故事更詳細的內容,覺得也好想看。不過這個煩惱就等網內人繼續難產再說。
許婷婷繼續問到,隱蔽嫌疑人發想展成故事的契機是什麼?
陳浩基:「我忘記了」。
「我有寫下是哪一天記下來的,但我忘記了當時做什麼、也可能是在上廁所,所以想到這個大綱」
基哥繼續補充:
「推理故事不是先想setting ,是先想謎底。如果我先想說要寫三重密室、十個人死亡,這樣很難寫。但如果先想到是十個人互相殺害,這樣再包裝會比較簡單。
隱蔽嫌疑人角色的情感可能不太一樣,不過基本的設定就在那邊、最後謎底、怎麼開場什麼的都想好了。
山羊的是有很多idea、比較細碎。
黑幫是寫完了一個短篇,是很多年前台推跟誠品的合作專欄,內容不拘。當時協會不同的成員一個人寫一個月,沒有稿費、但也沒有版權
但最後不知道為什麼,可能是合約到期,所以就沒有發表過,就放在電腦硬碟中沒有放出來。
雖然是獨立的短篇,但就像湊佳苗的告白,可以發展下去。
可以說是無間道的搞笑版。
不過場景是在美國,華文區可能比較不喜歡在美國的黑幫搞笑故事,行銷上有點困難。」
但我還是好好奇美國黑幫搞笑故事,希望下次放鬆的時候可以寫這本(?)
🫙《隱蔽嫌疑人》的修改歷程。
陳浩基:「原本是去年的10月20日交稿,但那天是星期五,所以六日還可以修改,所以最後是22日才給。」
提到六日還可以修改的時候基哥眼神亮了、全場都笑了。還有六日可以拖稿真的很重要(欸)
《隱蔽嫌疑人》的交稿過程也跟之前的作品不太一樣。這次是先交一半、之後才交另一半。但基哥自己不是很喜歡這種作法,但當時已經拖稿了、不好意思只好先給。但已經先給編輯看一半了,就不好回頭改前面,改太多這樣編輯還要重看。「編輯的時間也很寶貴。」
這邊提到另一位作者文善。文善會先寫完一整篇、交稿後再跟編輯討論慢慢修改。基哥自己是先寫一章再回頭看上章。這次寫完最終章後就先給編輯,感覺跟當年參加島田獎的狀況一模一樣。
島田獎時因為有時間限制,所先給了A結局,也就是第一次出版的版本。但後來覺得B比較好,可是要補寫很多東西、時間上來不及。後來日文版出版的時候,文藝春秋的編輯跟他討論有什麼地方可以修改?所以就改成了當初來不及的結局B。再之後皇冠的十周年紀念版,就是日本版的結局B。
🫙《遺忘.刑警》的回顧
基哥建議還沒看過的讀者,可以先看完《隱蔽嫌疑人》再回頭看《遺忘.刑警》,會比較有趣。
進一步提到,雖然《遺忘.刑警》是得獎作品,不過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文筆,覺得還有進步空間。
「故事方面我覺得還好,但是文字方面我不太滿意。當時九萬字左右,但現在寫可能要寫十五萬字左右。」
又舉了《氣球人》。當時的短篇一篇一萬字,但後來加寫的大概一篇兩萬字。多寫的是人物的部分。當時有些東西看不到,現在發現可以這樣寫的東西。
許婷婷:這次也有透過「逝者的告白」來表達情感。
陳浩基:遺忘刑警也是有過去與現在進行的部分。最初其實沒有過去的部分,只有現在、是一個五萬字的中篇。後來因為知道島田獎,想說可以投稿。不過「現在」的故事無可再灌水,所以補充了過去的部分(以補足字數)。
而《隱蔽嫌疑人》加入逝者的告白,也是跟《遺忘.刑警》呼應。
另一個呼應的地方是主角的姓。遺忘刑警的另一個主角姓閻,所以篇用了闞。
下面有讀者提到「關」結果被基哥嫌棄太普通。「但在台灣很罕見阿」。提到「下次也可能是藺」。
「我用倉頡,所以不會唸也沒關係」。
🫙讀者提問:遺忘刑警跟隱蔽嫌疑人的風格好像不太一樣?
陳浩基提到英國導演Edgar Wright「血腥冰淇淋三部曲」。這三部曲的主題都不一樣,第一部《活人甡吃》是殭屍搞笑,第二部是警探。這三部曲的風格不一樣,不過主要演員相同、也同樣有人買冰淇淋。
隱蔽嫌疑人跟遺忘刑警的風格確實部一樣,但就像「血腥冰淇淋三部曲」這樣。
許婷婷:「我們在包裝上沒有強調這件事情,只是如果讀者發現就可以當成彩蛋」
陳浩基繼續補充,系列作是個兩難,讀者可能會想說要看前一本再看新作。不過像是東野圭吾的伽利略系列,不需要看前面也可以看嫌疑犯X的獻身;但京極堂系列,如果沒有看魍魎之匣、直接看狂骨之夢就會被暴雷。
這邊就突然說到有朋友跟他抱怨台灣的尤奈斯博。台灣少出了一本、後面就被暴雷了,這樣到底要不要補中間那本呢?
不過也提到,如果用了同一個主角,但關聯性不強就會被問為什麼要用同一個人當主角?這個分寸很難把握。
當初在講這個idea的時候,其實沒有特別提到主角是許友一,所以編輯收到稿子的時候很驚喜。其實一開始也沒想,只是想說有一個刑警,就把許友一拿出來用。用了之後就想到大衛鮑伊有一首歌可以用。
當時寫完遺忘刑警時,其實有想過如果寫續集可以用某一首歌,但後來發現他的理解跟大衛鮑伊的創作概念不一樣,所以就沒有用。又提到如果有第三部,可能用他的作後一張專輯black star的其中一首歌。
但這段話彷彿在立Flag,所以馬上又說沒有用其實也沒關係。
🫙讀者提問:有沒有警察朋友?不然怎麼能把警察調查的細節寫得這麼仔細?
「有親戚是,不過1997年就退了」
「大家都被我騙了,這都是避重就輕」
「不過我小時候常常去警察局」
???台下突然冒出一片問號。
原來是以前中學附近有一間警察局、警察局的餐廳是可以對外開放的、一般人也可以去。餐廳還有學生餐,穿校服多一個飲料、飯吃不夠還可以自己去廚房加飯。
「如果有人想做壞事,在廚房裡加什麼……」
吃飯的時候就常常觀察旁邊刑警聊天的內容,而且發現電影拍出來就跟在警察局餐廳看到的一樣。
下面跟朋友討論「這跟我們去法院吃飯是一樣的吧」「總統府也有餐廳可以吃飯喔」「誰要去總統府吃飯?」
嗯,總統府的餐點確實很普通(問題好像不在這邊)。